中国公子6
第二年伊始,秦将白起挥军大举西进魏国,所向披靡;所过之处无不一片残破,杀伐甚重。兵峰直指魏国都城大梁。
魏国都城大梁一派繁忙景象,大批难民老幼提携与败军将士纷纷涌入大梁城。魏安釐王亲自在城楼上布置防务,加固城防;魏安釐王心忧大梁城安危,也因此不时怨望公子助魏齐脱身。公子整日忙于收助孤寡难民,满目凄凉,更感责任在身!
为消解范雎怒火,魏安釐王不仅重金赔罪,还与公子双双书信范雎,一再解释魏齐意外脱逃并保证:如果魏齐再踏上魏国土地,一定会交给范雎!说来也巧,因为秦军在韩国的攻势意外受阻,秦昭王只好暂停魏国攻势,命令白起所部立刻移师韩国,魏国因此暂时得以脱困。
魏齐逃出魏国后,隐匿在赵国平原君赵胜家里,但他并没有像公子希望那样,隐姓埋名、销声匿迹;赵国一直坚定站在对抗秦国的第一线,时任赵国丞相的虞卿又恰好是魏齐多年的故交,赵胜也颇具影响与实力,这三点让魏齐有持无恐,无所忌惮。他躲藏在赵国赵胜家的风声不胫而走,很快就被秦国获悉。
范雎挂印丞相后,秦国奉行的战略是先韩后魏再赵,依次剿灭三晋。所以秦国暂时并不想对赵国下手,于是秦昭王心生一计,致信平原君赵胜说:“寡人闻君之高义,愿与君为布衣之交,君幸过寡人,愿与君为十日之饮。”赵胜本来不愿招惹秦国,又以为秦昭王真的欣赏自己,遂动身入秦。
赵胜一行满怀憧憬一路颠簸抵达秦国,进入咸阳当晚,即被秦昭王下令软禁扣留,赵胜倍感屈辱悔恨交加。秦昭王马上飞书赵孝成王:“寡人得范君亦为仲父,范君仇人魏⻬在平原君赵胜家里,急持魏⻬脑袋来见;如若不然,秦将举兵伐赵,又不出王弟于关”。
赵孝成王闻书大惊,立刻发兵包围平原君赵胜家,连夜搜捕魏齐。但虞卿早一步走漏了消息,魏⻬得以再次成功脱逃。虞卿左思右想,知道自己最终无力说服赵孝成王,干脆丢弃相印,与魏⻬一起踏上逃亡之路。两人权宜计划再三,认为其他国家都不安全,暂时只能潜回魏国寻求公子帮助,唯有公子能急人所急,欲因公子的关系逃亡楚国。于是,两人回到魏国,在大梁城郊一小客栈暂时安顿下来。
傍晚时分,魏齐派人前往公子府告知情况,希望公子能立刻前来一见。公子闻讯闷闷不乐,心中滋味五味杂陈,说不出的失落与愤懑,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;于是拒而不见,倒床大睡。第二天上午,公子踌躇犹豫,还是没能做出决定,等到与侯生一起午餐的时候,公子这才向侯生说起此事,并顺嘴问了一句:“虞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”
侯生沉闷许久:“人不易知,知人不易!虞卿蹑履檐簦,一⻅赵王,赐白壁一双⻩金百镒;再⻅拜为上卿,三见赵王挂印赵国丞相,封万户侯。当此之际,天下之士争相结识。魏⻬窘困有求虞卿,虞卿不爱爵禄之尊,弃相印、捐万户侯,与魏齐共赴秦难。这样的人前来投奔公子你,公子竟然问我:‘虞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’,老生该如何回答公子?人的确不易知,知人的确不易!”。公子面红耳赤,扔下碗筷起身亲自驱驾往见魏齐。
魏⻬与虞卿在客栈久等公子,而公子迟迟未来相⻅。临近中午时分,魏⻬万念俱灰身心惭愧,跪倒在虞卿脚下悲泣:“我一罪祸害赵魏两个国家,又困平原君赵胜于秦;今公子不愿相⻅,天下虽大却无魏⻬藏身之地,我只悔恨应该早死一步,不该再殃及阁下!”说完随即拔剑自杀,虞卿泪流满面悲痛不已。
公子赶到客栈的时候,魏齐已经自杀身亡。此情此景,公子心乱如麻不知所措,这时候虞卿走过来对公子说:“臣下与魏⻬所以亡赵复走魏,度中国能存亡救危,识大体而知去就者,唯公子你一人!然而,今天公子羞杀魏⻬,此非我所⻛闻,亦非⻓者所为。伯夷丑周,不掩武王之美;我虽有恨,不败公子之名!愿终生永不复见公子!”说完头也不回径直而去。
公子苍疮而归,久久不平。对侯生申诉道:“我所以犹豫不敢相见,一是因为畏惧再违王兄之心, 二是因为我曾经向范雎有过承诺;如果此事日后再次外泄招致秦祸,我何面目自立?这个虞卿不能体谅我的处境也就算了,竟然说我羞杀魏⻬,真是荒谬至极!”
侯生回答说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;众心所向,众望所归;公子有其名,未能行之实。中国有一句话:‘使死者复生,而生者不惭。’ 。纵使虞卿今天不说公子杀魏⻬,公子是否可以无愧于心?”
公子黯然无可应对。侯生又接着说:“公子仁而 爱人,志在万里。尝抚恤救助信陵遗孤于自己⻔下,然而魏国四境之内,尽秦所杀之遗孤,公子乃魏国之公子,岂信陵之公子?公子爱何区区狭隘?夫子有言:‘听讼,吾犹人也,必也使无讼乎。’愿公子不负所望!”
公子实在不甘:“岂有此理!先生所言,此有国当政者所职责,无忌生就为人臣,又未尝用事从政;我谨可以力谏,岂能力行?”
侯生更加尖锐:“当仁不让,义无返顾;此中国之所教化!一个最为普通的人在他力所能及的时候,尚且敢于挺身而出,公子何辞?!”
公子感悟良久后,起身再拜侯生:“无忌天性不敏,唯先生不吝赐教,我知罪矣!”
这一年,秦军在韩国的攻势如火如荼,韩国无力抵抗强秦。韩地重镇上党岌岌可危,上党韩将冯亭为转移秦军攻势,私自把上党献给赵国。赵国不惧秦国威胁,派廉颇将领四十五万大军接收上党,驻军⻓平。秦昭王大怒,使王龁为将,发举国精兵围困上党。秦赵长平之战由此拉开序幕。
起初,廉颇认为赵国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取胜,一直坚壁不战,两军相持。秦无计可施,秦患廉颇才能而使反间之计,使人谓赵王说:“秦独患⻢服君之子赵括,廉颇易与,且降。” 赵括是赵奢之子,赵括自幼熟读兵书,常高谈阔论各国战事,自以为天下无双,而不知道时与势之变化。赵王信秦之间,果使赵括代廉颇为将。
秦喜闻赵括为将,秦昭王悄悄下令白起取代王龁为秦将。白起纵几路奇兵,绝断赵之粮道,又诱使赵括轻率出战,遂射杀赵主将赵括,大破赵军于⻓平。赵军四十万余众投降,白起尽坑杀之。至此,仅白起一个人所杀三晋之人已逾百万。诸侯闻白起为将,不寒而栗。
赵国此次战役失败,精壮之士基本损失殆尽,国力从此一蹶不振。这让六国武装抵抗秦国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无情破灭,对魏国来说,抵抗意志更加薄弱;公子心情愈加暗淡,从未像今天一样对未来满目悲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