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示調整
閉じる
挿絵表示切替ボタン
▼配色
▼行間
▼文字サイズ
▼メニューバー
×閉じる

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しました

設定
0/400
設定を保存しました
エラーが発生しました
※文字以内
ブックマークを解除しました。

エラーが発生しました。

エラーの原因がわからない場合はヘルプセンターをご確認ください。

ブックマーク機能を使うには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。
中国公子  作者: 十峰
2/8

中国公子2

翌日上午,大梁城、魏国王廷雄伟宫殿。魏安釐王高坐在上,魏国文武官员数十人左右分列;魏国丞相魏齐、上大夫须贾、大夫如耳等等左边依次列座;魏公子无忌、公孙衍等人右边依次列席。

魏安釐王额头青筋暴起:“最近几年来,秦国忙于征伐齐、楚两国,我魏国稍稍得以喘息;却不想那秦昭王人面兽心今日又生事端,竟然要求魏国献上一座城池为他六十岁生日祝寿。真是厚颜无耻欺我太甚!”


话说到这,魏安釐王停下来看了看大家,然后长叹一口气:“如果拒绝不予,秦军明年必定再次来犯,那将又是一场生灵涂炭,魏国实在无力承受如此代价;但如果就这样就范,心实不甘情亦不愿!更况一开此先河,恐怕今后将无以收场”。

朝堂之下众人唏嘘片刻后,丞相魏齐起身进言说:“魏国没有城池给那秦昭王送葬,也不会屈服于威胁讹诈,但却还是要委屈周旋一番。臣下以为:按照惯例备上一份厚重大礼,劳驾须贾大夫再往奔一程,当面向秦昭王贺寿并陈情周旋”。

魏公子无忌起身反驳道:“这分明就是掩耳盗铃,自欺欺人!如果秦国有意攻打魏国,那么,即便秦昭王每一天要求过寿,魏国每一次都赴约贺寿,秦昭王终究还是不会罢手,魏国终究还是必须全力应战”。


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立刻安静下来,没有人支持、也没有人反对公子的言论,公子略显尴尬:“臣下无忌以为:自今日之始,魏国永不再与秦国妥协求和,把每年贿赂秦国的费用一分为二,一半抚恤我孤寡残伤,告慰家乡父老之心;一半交好赵国,打造赵、魏两国生死同盟,共同抵御虎狼秦国!”


魏安釐王注视公子片刻,搁置话题转向须贾大夫:“请问君下如何说辞?”

须贾大夫起身回答道:“我会对秦昭王说:如果上天授意秦取代周一统天下,如果大王亦能胸怀天下,那么,整个魏国必将奉社稷以待秦国,大王何必因一座小小的城池而让天下人有所猜忌呢?”

魏安釐王点头连连称赞:“很好很好!如此说辞恰逢得志小人!”,遂即宣布散朝。


回家的路上,同车的公孙先生打破沉默:“公子所言,得之于其理而失之于情,犹如北风传声空旷无际。吊愍孤寡、接好友邻,这是我魏国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;但每每秦寇来犯,魏国还是必须独自抗战,而魏国却又是屡战不利。原因很简单:敌强我弱。每当秦军来犯,魏国自知难敌,一面发兵御敌,一面北求救于赵。假如赵国不负盟约,即刻发兵来救,怎么也不能少于十万人马;否则,就难以对秦军构成实际威胁。即便不考虑军队每一天耗资巨万,仅调动十万人马出征,就需相当一段时间。当赵国军队终于踏上魏国土地时,西部战事应该早已结束;如果秦军只是蚕食侵扰,现在已全身而退,赵国大军徒劳一场;如果秦国企图一举吞并魏国,应该已经兵临我大梁城下,大梁城防严密坚固,有足够时间等待赵国救援。所以,魏国不到最后危急时刻,不能轻易向邻国求援;不是生死存亡紧要关头,邻国也不会前来救援。这也许正是六国合纵抗秦不能成功的症结所在”。


公子了解魏国现时所面临的情况,一切恰如公孙衍所言,但公子始终不能说服自己放弃自己的观点。寒冷的冬日阴云密布,魏公子的脚步略显踌躇。

午后,一队王室车马在公子府大门前暂停。公子还没反应过来,王美人茹姬便从车窗探出头来,嗓音宛如银铃般清脆:“公子风华正茂,焉何迟疑?快快上车!”

公子跳上马车,端坐在茹姬身边。王室车队的仪仗华丽威武,但茹姬的美貌,足以让这世间任何风景都为之黯然失色。

茹姬收敛笑容:“长兄如父!君王如果几天看不到公子你,真好像缺失了些什么,在君王心中,公子是难以言喻的特别牵挂!”

公子应声回答:“王兄慈爱,无忌明白”。

茹姬忽然严肃:“我必须就现在告诉公子:在这个国家,无论是你王兄,还是臣妾本人,或是上下文武官员,我们每个人对秦国的厌恶与憎恨之情,绝不逊于公子分毫半厘;君王所以选择妥协,那是因为你们兄弟两人所处高度不同,毕竟你王兄要纵揽全局。公子必须要理解一点,权贵为一国之君长,却每每委曲求全,其内心所承受何等的痛楚,绝非常人之所知!公子可明白?”


魏公子无忌沉沉点了点头,礼送茹姬车队离开。

初冬第一场雪后,晴朗上午。公子食邑、信陵,郊野万人围猎场。上千名士兵沿途一字分列,旌旗迎风凛冽,公子率领三百宾客分乘百余辆战车整齐列队。公子本人披盔戴甲,手持短剑,身背强弓,在左右护卫簇拥下,乘两匹马并驾的战车,率先飞驰进入猎场。战马狂奔不羁,逐渐接近一群惊恐奔跑的麋鹿:公子弯弓搭箭,紧随一头健壮的雄鹿,连续多次发射,才最终把雄鹿射倒。猎场另一隅,上百名武士将一小群野猪团团围住,其中有一头公野猪体形非常庞大,被大家命名为“白起”。公子飞车赶到,不顾众人劝阻,手持利剑跳下战车,与众武士一起砍杀了野猪“白起”。


熊熊篝火,点亮了冬日的旷野;烧烤野猪的香味儿与丰收的喜悦,弥漫在整个夜空。公子与大家围坐在篝火旁,欢快之余,宾客甲对公子说:“谚语说: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此言所寓意:身份尊贵的人不涉足险地,公子今后还是远离田猎之事为好。”

公子怅然叹息道:“如今山河支离破碎,人民不得生息安养;秦国大军屡次来犯,仅秦将白起所杀我国人就三十万有余。上不能报效国家,下无力安抚民生,无忌身心具惭,请问先生:何尊之有呢?如果某一天有幸战死沙场,也不枉热血流淌!”

宾客甲继续说:“我们了解公子的忧虑,但公子如果能以一个普通人自居,或许可以排忧解惑。中国本来一家天下,商没而周代之,今秦强而周几亡,倘使秦能称制于中国,天下至此平息而人民得以养育,魏亦如小流汇之于江河。”


未等公子开口,宾客乙立刻反唇相讥:“商无德而周代之,今周衰败而七国并立,秦国虽强大但天下还未可知;魏国虽弱小然地域千里而兵甲百万,且秦小儿残暴无德,必力图之!”。

公子摇摇头长问一声:“秦若无德,如何可以得志于中国?天若有德,又怎能放任白起屠刀、血流成河?”

众人面面相觑、无言以对。宾客中有一人名周生,以阴阳之术见长,挺身对公子说道:“臣下早年浪迹山东、山西,游历河南、河北。尝听闻地方老人言:大海彼岸,深山之巅,有道之士之所居。不稼不穑、不拘礼教,不闻世事、不知烦忧;无所能又无所不能,来也腾云去也乘风,不饮不食长生不老。如果能求得其中一二人者,必能降伏秦小儿白起,从而安定魏国!臣下愿为公子往求之!”。


公子本来从不相信什么阴阳学说,没有予以理睬。

两天后,信陵冬季狩猎活动结束。公子一行车骑队伍,浩浩荡荡返回大梁城。遵照传统,公子向王兄魏安釐王敬献新鲜鹿肉,兄弟二人再次欢聚一堂。此前,魏安釐王刚刚获悉:赵国在湮郁大败秦军!

席间,魏安釐王兴致盎然:“我刚刚得到一个好消息,王弟定会开怀畅饮!”

公子淡定自若:“臣弟已有所耳闻、赵国终于小小教训了一下秦国!”

魏安釐王开怀大笑:“如此看来,国家的公使不比公子的私交!我还有一事欲相告,公子是否也有耳闻?”。此前,燕国公主希望与魏公子联姻。

公子略显羞涩:“王兄慈爱、殷殷关切!但无忌尚且年少,应该时刻以国家为己任,实在不愿别有牵挂!”。


魏安釐王毫不掩饰惊讶之情,举起的酒杯又暂且放下:“王弟从何而知?”,

公子回答:“全如王兄所言:秦国战败的消息,赵胜更早一步传来捷报;至于相亲一事,王兄满面爱意,很容易就可以知道!”。魏安釐王再次举杯,赞不绝口。

茹姬亲自堪酒,魏安釐王情到深处,对公子说:“在我心底最亲近的唯有你二人!我亲眼目睹你一天天长高长大,你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爱的总和。”公子回答:“无忌时刻铭记”。


几杯过后、魏安釐王似乎兴尽悲来,感慨道:“我爱茹姬胜过任何女人。可是,却无法册立她为王夫人,甚至不能给予她一个保证。只因为茹姬不是什么赵国公主,或是秦国公主。我生平最痛恨秦昭王,更恨小儿白起,恨到渗入血液骨髓!但每每被国家大局左右而无可奈何。一个人爱恨两厢不能情愿,这是何等的悲哀!”。


公子不愿再重复自己的观点,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王兄,只好转移话题:“臣弟门下有一客人,欲浮东海、登南岳,往求得道飞天高人以擒小儿白起,无忌不能辨别真伪”。

魏安釐王摆摆手:“小人妄言,不足听信!”公子欲言又止,有些茫然。

茹姬在一旁看得真切,笑问公子:“公子仍然疑惑?”

公子笑笑点头默认。


茹姬说:“《周书》上说:'树木枯朽腐败,蛀虫滋生,人儿老迈昏聩,神鬼始见;人快要死的时候,就会看见鬼神,国家将要灭亡之际,神仙就会来到人间。',虽然道理如此,但国家每年还是要举行大典,祭祀天地、祭拜祖先,也会举行各种仪式,祈福祛灾。所以举行各种祭祀,那是表白敬畏之心,时刻尊重自然规律、效仿前贤美德;所以举行各种仪式,那是劝勉人民在灾害困苦之时,不要放弃对未来的期望!如果一旦超越这种认知而另有他图,那就只能滋生巧诈与奸邪!


今天国家数困,公子心忧而求之以计, 计之所出当察之于古,古之事记之于书,当求之于书而问于师。愿公子远离小人蛊惑!”。

魏公子无忌万分惊愕,起身下拜:“无忌自幼饱读诗书,却始终不得要领;今天幸闻长嫂教导,方知狭隘浅薄。无忌倍感羞愧之时,始知长嫂博学多闻!”

魏安釐王哈哈大笑,示意公子入座,对公子说:“我当初和你一样大吃一惊,自愧弗如。”

茹姬有些不好意思:“君王厚爱,公子谦卑!臣妾怎敢得意!只是偶然所学,略有所知而已!”

公子全神贯注,非常期待。茹姬了解公子心意,接着说:“说来话长:臣妾还年幼之时,家父有一位先生常来常往,最爱臣妾,每每循循善诱、谆谆教导,因此得以沾惹。”

公子急切追问:“先生今天何在?”

“几年以后,家父日渐轻浮放纵、豪赌醉饮。自从家中充斥酒鬼赌徒,先生也就不再往来。如今一晃十多年光阴,不闻先生所踪;假如别来无恙,想必先生也在六十高龄之上。但公子不必惦记,来日一见家父便可知晓”。

酒罢,公子满心欢喜而归。

評価をするには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。
この作品をシェア
Twitter LINEで送る
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
ブックマーク機能を使うには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。
― 新着の感想 ―
このエピソードに感想はまだ書かれていません。
感想一覧
+注意+

特に記載なき場合、掲載されている作品はすべてフィクションであり実在の人物・団体等とは一切関係ありません。
特に記載なき場合、掲載されている作品の著作権は作者にあります(一部作品除く)。
作者以外の方による作品の引用を超える無断転載は禁止しており、行った場合、著作権法の違反となります。

この作品はリンクフリーです。ご自由にリンク(紹介)してください。
この作品はスマートフォン対応です。スマートフォンかパソコンかを自動で判別し、適切なページを表示します。

↑ページトップへ